欧洲篮球联赛,EuroLeague,欧冠篮球,欧洲篮球赛程,欧洲篮球比分,欧洲篮球投注/提供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最新赛程、球队阵容、实时比分及盘口分析,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欧洲篮球资讯与数据平台。你说奇怪不? 一个在NBA打了11年、场均只有13.9分的球员,突然被詹姆斯亲口认证“可能进名人堂”! 这事儿最近在篮球圈炸锅了。 我翻了下数据,施罗德在NBA确实就是个普通首发水平,没进过全明星,最好的一年也就场均18.9分。 转头看国际赛场,这家伙直接变身超级巨星,刚结束的欧锦赛,他带着德国队九场全胜夺冠,自己场均20.9分7.2助攻,包揽MVP和最佳阵容。
更绝的是,这已经是他两年内第二个世界大赛MVP了。 2023年篮球世界杯,他同样是MVP。 现在问题来了:一个在NBA拿底薪、在国际赛场当上帝的球员,到底配不配名人堂? NBA和国际篮联根本就是两种运动。 施罗德自己说过,NBA太多球员以自我为中心,而国家队没人计较数据,这种环境彻底释放了他的组织能力。 欧锦赛决赛他对土耳其送出的12次助攻,直接把战术执行力拉到满分。
立陶宛的萨博尼斯在NBA巅峰已过时才加入,场均只有12分,凭借国际赛场的传奇地位,2001年照样进了名人堂。 克罗地亚的库科奇在NBA最多算合格首发,靠着三届欧锦赛MVP的荣耀,2017年也成功入选。 施罗德现在手握的筹码,是2023年世界杯MVP 2025年欧锦赛MVP的双料光环。 国际篮联名人堂几乎已经为他预留了位置,奈史密斯名人堂的争议才刚开始。
ESPN的记者蒂姆·邦坦普斯在欧锦赛前就预言:如果德国夺冠,施罗德就是名人堂候选人。 现在预言成真,反对声却更大了。 有球迷直接晒出施罗德NBA数据截图:“这种成绩进名人堂? 那门槛也太低了! ”支持者翻出更残酷的对比:马努·吉诺比利NBA场均也就13.3分,凭借国际赛场击败美国梦之队的传奇,没人怀疑他的名人堂资格。
施罗德自己倒是对这种分裂心知肚明。 欧锦赛前他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14岁前就看德克打球,他是德国传奇,我超越不了。
”接着他话锋一转:“我觉得我的国家队履历能成标杆,因为肤色问题,我永远得不到德克同等的待遇。
这段采访很少被媒体报道,揭示了国际篮球评价体系里隐秘的偏见。 即便施罗德已经带领德国队完成了从欧洲强队到世界冠军的升级,他依然觉得被低估。
他们明年要考虑的,不只是施罗德的数据栏,而是整个篮球世界正在发生的价值重构,当NBA不再是衡量伟大的唯一标准,那些在国际赛场封神的球员,该不该拥有自己的殿堂位置? 其实名人堂里有不少“非NBA核心成就”的案例。 南斯拉夫名将迪瓦茨在NBA场均只有11.8分,凭借欧锦赛金牌和世界杯银牌,2019年照样入选。 巴西的奥斯卡·施密特更是极端,他根本没打过NBA,凭借世锦赛得分王和五届奥运会经历,2013年依然获选。
施罗德现在站在这些传奇的影子里。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,他是第一个在NBA保有稳定职业生涯的同时,在国际赛场达到如此高度的现役球员。
篮球数据专家们开始拆解欧锦赛的细节。 施罗德不仅数据漂亮,关键时刻更是可怕,四分之一决赛对斯洛文尼亚,他最后五分钟独得10分加关键抢断;半决赛对法国,他读秒阶段吸引三人包夹后助攻空位队友绝杀。
这些片段让人想起2023年世界杯决赛,他面对美国队砍下28分8助攻,关键时刻单挑爱德华兹得手。 国际赛场的施罗德和NBA那个时常犹豫的控卫,完全是两个人。 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施罗德名人堂的热帖。 有球迷晒出对比图:左边是施罗德欧锦赛MVP奖杯合集,右边是他NBA生涯零个人荣誉的统计表,配文是:“篮球到底该用哪套标准评价一个人?
现在成了正反两派都在引用的金句。 支持者说连历史得分王都认可了,你们还吵什么? 反对者冷笑:詹姆斯明显是给前队友面子,客套话都听不出来? 很少有人注意到,詹姆斯特意强调了“看过欧锦赛数据后”这个前提。 他不是在说客气话,而是在确认一个事实:国际赛场的荣誉,正在NBA主导的评价体系里争夺话语权。
名人堂的投票规则里,其实明确写着“考虑球员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”。 只是过去几十年,NBA光环太耀眼,这条规则几乎被遗忘。 现在施罗德像个活体标本,逼着所有人重新审视这条规则的分量。 篮球媒体开始盘点双料MVP的含金量。
这个统计出来时,争论突然安静了一下。 人们意识到这不是突发奇想,而是碰触了篮球评价体系的根基。 当欧洲联赛水平逼近NBA,当美国队不再稳赢世界大赛,施罗德的案例成了测试水温的温度计。
他们发布的声明里列出一组数据:施罗德带队期间,德国男篮从欧洲第六冲到世界第一,比赛收视率翻了三倍,青少年篮球注册人数增长40%。 这些数字比得分助攻更难反驳。 它们说明施罗德不仅赢比赛,还在扩大篮球影响力,而这恰恰是名人堂创立时最看重的标准。
现在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那张NBA数据表上。 13.9分4.9助攻,怎么看都是角色球员的数据。 国际篮联的记分牌上,他是打败过美国队、包揽两届大赛MVP的领袖。 名人堂评委手里好像有两份完全不同的简历,他们必须决定哪一份更代表篮球的本质。 或者说,篮球运动是否终于到了需要双重标准的时候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